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规划。2019年4月29日,我局组织编制的《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同意实施,全省共建设国家储备林(下简称“国储林”)1098万亩,总投资604.42亿元,其中:资本金140.9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463.5亿元。涉及80个县(市、区、特区),3个省属国有林场。
(二)融资放款情况。截至目前,全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可研通过审查221个,涉及九个市州81个县区(包括全部66个已脱贫贫困县),累计融资531.97亿元,103个项目已获银行授信,授信金额493.33亿元,授信面积727.51万亩,银行放款160.74亿元。项目建设投融资放款在全国排名第一。
(三)群众增收情况。截至目前,项目已流转林地面积493.44万亩,收储林木311.69万亩,实施面积367.69万亩。项目共带动26.76万户、134.89万人口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8万元左右,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
(四)2021年推进情况。2021年上半年全省国储林项目共融资60.5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建设面积166.51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92.5%。
总的来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直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贵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省国储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储林项目建设,全省上下形成了领导高位推动、相关部门联动、金融机构拉动、地方促动的工作局面。一是省级层面。谌贻琴书记批示指出:“国家储备林建设意义重大,要加强对接,细化措施,确保项目化、实物化落地落实,取得显著效果”。省委常委、吴强秘书长多次深入项目建设区调研督导,提出工作要求。省政府吴胜华副省长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作出批示,指出:“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精准提高森林质量,加大科技保障,推动管理创新,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努力实现‘国家得林木、政府得投资、社会得生态、企业得效益、百姓得收入’的共赢目标”。全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1098万亩。二是部门层面。我局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会同省发改、财政、国开行、农发行等部门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专班,将国储林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三是金融机构层面。我局与省国开行共同印发《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通知》(黔林营发﹝2018﹞317号),与省农发行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合作积极推进贵州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着力推进国储林建设。我局还与省国开行建立了国家储备林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四是市(州)、县层面。全省涉及国储林项目建设的81个项目县(市、区),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成效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并作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其中:黔南州州级层面通过内部调节7个事业编制,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市(州)级国储林项目建设中心常设机构,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主要领导抓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工作局面。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以全省推行林长制为契机,将国储林建设作为各级林长工作职责,纳入考核范围,将国储林建设变成“一把手”工程。同时,加强与各市(州)的沟通对接,参照黔南模式,力争省级及所有市(州)均成立国储林项目管理机构。
(二)关于“多元化筹措资本金”的建议
我省国储林项目启动后,我局不断创新投融资渠道,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协调筹集项目资本金,推进国储林项目贷款落地见效。截止目前,全省共筹措项目资金本40.19亿元,其中:协调利用绿产基金筹措20.4亿元、利用对口城市帮扶资金筹措0.84亿元、整合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筹措4.5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4.45亿元。
2021年2月,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通过财政资金贴息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国家储备林建设,我局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将根据财力情况采取一年一贴、据实贴息的方式,按年贴息率不高于3%的政策对国储林项目贷款实施贴息。2020年,已安排符合政策的贷款财政贴息资金423万元;2021年预计贴息资金需求超1亿元,待国家下达资金计划后我局将及时组织贴息。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优化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省级财政出资45亿元设立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出资10亿元设立生态环保发展基金。按照目前明确的基金投资范围,均都可投资国储林建设项目。下一步我局将协调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金控集团,通过“四化”基金+生态基金解决部分项目单位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认真执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国家储备林贷款力争做到“应贴尽贴”,减轻项目实施单位的资本金筹集压力。
(三)关于“加强对资金使用、工作执行的监督管理”的建议
长期以来,我局十分重视国储林项目的管理,特别是项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管理。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我局多次召开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培训会,并邀请省国开行、省农发行、金控集团等就项目申报审批、施工验收、资金使用等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全省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合规性水平。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和调度。我局印发了《贵州省林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通知》,对市(州)和项目县建设任务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即在全省总任务不变的前提下,不限定各建设单位计划任务,并根据银行授信、放贷以及项目实施情况,实行任务指标动态监督与管理。对项目推进快、实施好的单位给予优先支持;对项目管理不规范、进度慢的单位给予通报和退库处理。三是加强调研指导。加强项目建设的调研指导,我局多次组织现场调研,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联合省国开行、省农发行进行沟通解决。
审计部门在今年下半年将开展 1 市 6 县(毕节市和汇川区、平坝区、织金县、三穗县、荔波县、兴仁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拟将2019年至2020年中央下达我省的预算内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和已发放的国家储备林贷款纳入审计范围。下一步我局将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重点督导、检查内容,联合审计、财政、国开行、农发行等部门不定期开展调研和督查检查,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套用、挪用项目资金。
(四)关于“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的建议
目前我省国储林项目放款金额已超过往年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投入总额,是我省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额度最多、投资单价最高、贷款政策最优的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国储林项目通过采取储备林+林下经济、储备林+森林康养、储备林+生态旅游、储备林+林业特色产业等模式,将国有林场、市场主体、农户进行整合,带动农户增收。截止目前,我省国储林项目涵盖所有原66个贫困县,全省共流转林地493.44万亩,收储林木311.69万亩,实施面积367.69万亩,带动26.76万户134.89万人口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8万元左右。2020年项目新增开发就业岗位1.56万个,今年预计可带动新增就业岗位近3万个。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林业特色经济林面积72.32万亩,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9.57万亩,极大助推我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建设方针,推进“国储林+”建设模式,思考谋划好项目收益回报和利益分配机制,在政策范围内积极配套林特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木材采伐加工及林业碳汇等产业,多渠道提升项目创收能力和还款能力,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五)关于“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信息系统”的建议
我局印发了《贵州省利用金融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利用金融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与财政厅联合印发《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等制度,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制作《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操作手册》,收集和整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资料汇编》(一、二、三册)供相关人员参考。同时,在推进国储林项目进程中,我们明确要求各地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要结合森林防火等信息系统建设,谋划好储备林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明确资金投入。目前我局按月调度项目建设情况,就“项目期数”“贷款银行”“建设面积”“实施面积”“存在问题”“授信时间”“自筹资金”“林地流转面积”“林木收储面积”“林木收储金额”“编制完成情况”等30余项数据进行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我局将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及技术规范等制度体系,同时着力推进国储林项目信息化建设,推进项目实施地块上图管理,实现一图管理、一码管理、一键管理。
(六)关于“规范方案编制,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
为规范项目实施编制工作,加大宣传推进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我局通过召开会议和其他形式,多次明确了工作措施,提出了要求。一是规范方案编制。要求项目编制单位和建设单位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必须到山头地块、现地小班开展实地勘查,提交审批的实施方案必须通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可。对不到现地、闭门造车、隔山打鸟的编制单位,由省林业建设工程协会将其列入“黑名单”管理,今后不准承接我省国储林项目工作。二是规范方案审批。要求市(州)林业局要在一个星期内组织完成实施方案审批工作,要组织专家到项目实施地块开展外业现场评定,完成外业审查后再组织开展内业文本审查,实行“谁审查、谁批复、谁负责”;对外业现地审查不符的,一律不予通过。三是强化政策宣介。要求各地加大国储林项目的意义、成功模式、主要做法的宣传,通过召开群众会、村民小组会等,广泛动员各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加快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进度。四是强化经验宣传。2020年12月23日,召开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向广大媒体介绍我省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我局通过《中国绿色时报》《贵州日报》《贵阳晚报》,以及多彩贵州网、绿动贵州等相关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遵义市“1+11”(市+11县、区)建设模式”“盘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江口县采取‘三个三’模式”等宣传信息2000条次。其中:毕节市“四方联动”工作模式、“江口县‘三个三’模式”等成功经验在《贵州改革》刊发宣传。
下一步,我局将指导市(州)林业局加强国储林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工作,将审批重点放在外业审查上,对外业不符合条件的、资金概算不合理的、树种选择和施工方式不科学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将贵州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打造成我省林业系统支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模式和贵州经验,加大宣介力度,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通过新闻、期刊、融媒体、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传播推广,提升宣传效果。
贵州省林业局
2021年6月29日
(1.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