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在贵州省康养产业商会、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贵州主题会议“特色康养产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贵州省林业局正高级工程师,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姚建勇发表主旨演讲。

一、发展机遇
(一)贵州独特资源优势,为发展森林康养奠定基础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增幅连续居全国第一,2022年达到62.81%,生物多样性名列全国前茅。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招牌,特有的“六度三爽”资源优势,使贵州成为理想的康养度假和避暑胜地。
(二)社会老龄化,为发展森林康养创造空间
在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剧增的背景下,健康与长寿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人民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森林康养因其独特的疗养功效而备受关注,正在成为国际流行的康养模式,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符合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政府高度重视,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2019年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森林康养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贵州高度重视森林康养发展,把森林康养列入大健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2022年将“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100公里”列入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现已全面完成,11月,李炳军省长对森林康养作出批示,“发展森林康养,我省很有优势,要选几个点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政府重视,领导关心,为我省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探索与实践
(一)出台政策,稳步推进
从2016年以来,发展森林康养连续7年写入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省林业局、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2019年),明确建立集康复疗养、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省卫健委、省发改委、省林业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将森林康养的合规性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出台了金融和财政支持等方面政策。
(二)出台规划,规范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印发《贵州省森林康养“十四五”发展规划》,构建“一核四区多节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避暑养生森林康养核心区”,四区:指“林茶养生森林康养区、凉都休闲森林康养区、原生态民俗养生森林康养区及阳光康体森林康养区”。多节点:指长寿福地、洞天福地、贵州屋脊、地球彩带、温泉养生谷、世遗体验地”6个节点。到2025年,提升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0个,其中打造森林康养“航空母舰”10个,森林康养步道达到300公里,将贵州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森林康养度假目的地。
(三)出台标准,打造品牌
在全国率先出台《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2项地方标准和《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人家》《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3项团体标准,同时制定《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管理办法》《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森林康养公共品牌“乐享贵山贵水”及logo,为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产业强链、宣传培训等提供保障,为“康养在贵州”当先锋、做示范。
(四)开展试点,探索经验
探索出“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山地气候型、山地温泉型、林茶复合型、林药复合型的康养模式。目前,全省已建设78个森林康养(试点)基地、3个(凤冈、黄果树、江口)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单位,基地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贵州森林康养走进国际舞台,于2017年、2021年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别举办“大生态+森林康养”“森林康养中国之道”主题论坛,发布了“森林康养贵阳共识”,为森林康养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初步成效
(一)打造“四个全国第一”,从“全国并跑”走向“贵州领跑”
一是政府投资全国第一。省林业局投入资金近2亿元,用于支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规划编制及康养林、健康管理中心等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60余亿元,用于基地建设。二是标准建设全国第一。出台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规范》等5项标准。三是创建了“乐享贵山贵水”全国第一个省级森林康养公共品牌。四是全国第一家将森林康养步道建设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省份,2022年全面完成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建设113.2公里。
(二)开辟“两大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强化基地建设。按照有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要求,指导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编制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扎实推动基地建设。二是强化地方品牌建设。依托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推动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市)建设,涌现出“要健康到凤冈”、“要想身体好常往道真跑”“瀑乡安顺康养圣地”等地方品牌,促进了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全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接待人数1327.6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数16139个,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月增收2600元以上,全省森林康养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00亿元,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四、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持续加大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森林康养“航空母舰”。鼓励引导“贵州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四化基金”将森林康养产业纳入基金支持发展范畴。鼓励社会优质资本参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鼓励各级金融机构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打造一批产品丰富、标准完善、服务优质、融合发展、效益明显的森林康养领军企业与知名品牌,以点带面,推动贵州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开展森林康养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鼓励相关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森林康养相关学科和专业,开展森林康养理论和医学实证研究,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鼓励相关院校、森林康养研究院和森林康养工程研究中心等优势资源,打造实训基地,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持续提升森林康养产品。大力发展森林疗养、森林温泉、森林食疗、森林运动、森林睡眠和黔药疗养等产品,推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苗药花园”、“芳香花园”,丰富产品业态延长产业链。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养老、中医药医疗保健和健康评估咨询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森林康养互联网医疗与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促进森林康养基地智慧化、信息化建设。
(四)持续做强森林康养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引领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乐享贵山贵水”公共品牌,利用社会优质媒体资源和优秀传媒团队,引导建设机制灵活的贵州省森林康养融媒体宣传机构,巩固提升贵州特色森林康养标识度,构建贵州森林康养品牌矩阵,合力推进品牌传播,提高公众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康养到贵州”当先锋、做示范。
(五)持续推进森林康养融合发展。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推动森林康养与中医药养生、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体育运动、自然教育、职工疗休养、旅居养老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森林康养产品,为广大康养人群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