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林情 > 资源概况 > 国有林场
​贵州省龙里林场简介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林场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贵州省龙里林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境内,场部位于龙里县城西区冠山街道办事处水桥社区三林路,紧邻省会贵阳,距贵阳市中心28KM。

管护面积:林场经营面积20.2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4.4万亩,商品林5.8万亩。

机构设置:林场始建于1957年,隶属于贵州省林业厅,行政级别为正(县)处级,2014年由省编委核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场部设有部门机构17个,包括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监察室、后勤管理科、计划财务科、生产科、开发办、离退休干部管理科、森林防火办公室、森林病虫害检疫科、天保办、林调队、工会、卫生所、珍稀植物研究所以及林业派出所,林场下设2个分场4个营林工区,分别为哨上分场(即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架山景区)、播基分场、响水工区、干冲工区、大土工区、和平工区。

人员情况:职工总数571人,其中,在职职工238人,离退休职工333人。在职员工中有管理人员55人(含森林公安13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以上包括管理与技术双肩挑人员2人)。有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林业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政工师1人、中级职称26人。

经费收支:2015年林场收入7732.53万元,主要包括营业总收入1367万元(含旅游业收入1237.14万元、木材生产销售收入122.23万元等),财政事业费投入2791.64万元(含财政包干经费2376.04万元、天保经费415.6万元等),其他收入3556.75万元(含林地置换补偿、林地占用费等);2015年总支出7388.82万元,主要包括营林生产成本398.2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095.26万元,职工工资4542.43万元,社保支出276.68万元,管理费174.26万元,其他支出900.08万元(主要含公园经营支出647.96万元)等。

成绩荣耀:贵州省龙里林场一直致力于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在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我省生态立省、环境立省的大背景下,林场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与排头兵,承担起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任,为贵州“生态环境立省”战略和建设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贡献,并获得肯定,曾荣获林业部表彰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国有林场100佳单位,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林场还在珍稀植物物种保护与繁育、生态文化及科普宣传工作道路上不断探索。1997年,贵州省编委批准我场增挂“贵州省中亚热带高原珍稀植物园”的牌子;1998年原林业部批准在我场设立“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我场以这些珍稀植物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和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向前发展。通过不断努力,我场荣获了“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号。2012年,我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9月,贵州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同意在我场建立贵州省直机关职工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基地。

二、森林资源培育及保护

自1957年以来,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珍贵用材树种造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森林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科技支撑示范项目等生态建设工程,培育和保护了大批优质森林资源。林场现经营林地面积20.2万亩,森林蓄积89.8万立方米,林区森林覆盖率94.36%。林场森林资源集中连片,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其中分布在G210国道、兰海G75、沪昆G60公路沿线的森林约6500亩,林区内有乔木4种。在龙架山森林公园景区的森林约2000亩,乔木约380种,主要树种有马尾松、火炬松、台湾杉、福建柏、檫木等;灌木约150种,主要有小叶女贞、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草本约200种,主要有鼠尾草、郁金香、海棠、桔梗、忽地笑、萱草等。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珙桐、马尾树等3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福建柏、金钱松、黄杉、短叶黄杉、凹叶厚朴等57种。每年场都对上述森林资源进行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林地保护、防偷砍盗伐等方面的森林保护工作。

三、森林资源利用情况

森林采伐:2011-2015年采伐面积共0.4375万亩、采伐蓄积共5.4687万立方米,其中:2011年采伐面积共0.18万亩、采伐蓄积共0.9万立方米;2012年采伐面积共0.1025万亩、采伐蓄积共1.9287万立方米;2013年采伐面积共0.09万亩、采伐蓄积共1.52万立方米;2014年采伐面积共0.05万亩、采伐蓄积共0.87万立方米;2015年采伐面积共0.015万亩、采伐蓄积共0.25万立方米。

林下经济:2014—2015年在贵州龙架山森林公园龙架山景区建成贵州省龙里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园,由林场自主经营管理。建设规模34.4亩,其中桔梗示范园21万亩,忽地笑示范园6.24亩、射干示范园7.16亩,总投资24.49万元。该示范园的建成增加植物种群数量、改善林区生态环境,改善了龙架山森林公园景观效果、完善科普示范教育内容、提高科普价值、提升森林文化品味,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传递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正能量。

通过林下经济示范园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发挥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示范品种开花时的观赏价值亦可促使公园观光收益增收,同时对带动周边相关的第三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森林旅游:在不消耗资源并充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我场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建成集科普、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于2002年8月成立,2006年12月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总面积10万亩,由龙架山景区、响水河景区和猴子沟景区三个景区构成,其中龙架山景区是优先开发区。

自建园以来,公园内共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4000余万元,我场自筹4000余万元。公园内建有组织培养室、生理生化室、盆景园,大型苗圃示范园等科普展示设施,以及惊险、刺激、时尚的滑草场、卡丁车、碰碰车、溜索、水上乐园、野战拓展、古生物博览园(以仿真恐龙为主)、儿童游乐园(招商引资项目)等户外游乐项目。公园接待中心现有床位200余张、会议室三个、餐厅三处,可同时接待800人同时就餐。有旅游观光车两台,固定电话和宽带网线已接通公园范围,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98%。可以说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的提高。已经逐渐形成了以郁金香、薰衣草、彩叶、红豆杉等以植物文化和观花观叶为主题的系列旅游品牌,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

珍稀植物园: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场就开始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先后引种和定植了植物600余种,培育几十万株的珍稀植物。1997年,贵州省编委批准我场增挂“贵州省中亚热带高原珍稀植物园”的牌子;1998年原林业部批准在我场设立“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珍稀植物园现有面积约2500亩,其中核心区500余亩,主要树种包括红豆杉、伯乐树、掌叶木、福建柏、深山含笑、鹅掌楸等。目前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2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57种,省级特有保护树种44种,被誉为西南地区较大的“植物物种基因库”。正是这些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为我场生态文化推广、科普教育宣传、科研引种组培、森林生态旅游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编写作者:姚固娟      编写时间:2016年3月)


                                   植物组培

                                   响水工区护林站



                                    温室培育全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