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场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位于遵义市正安县西北部高寒山区,位于303省道线上,距遵义市区140公里,县城37公里,距桴焉乡4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8°31′06″-48°40′09″,东经107°11′35″-107°18′50″。
管护面积:经营总面积5.582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1664万亩,商品林0.4160万亩。
机构情况:建于1972年,隶属于正安县林业局,行政级别为股级,场部机关设有:办公室、财务室、警务室(含护林防火)等机构;设有九道水工区、水塘工区、蜂桶湾工区、老农场工区、马家工区、吊诗洞工区、桥岩坪工区、桥岩坪管护点7个管理工区1个护林管护点。
人员情况:职工总数45人,其中,在职职工42人,离退休职工3人。
经费收支:2015年收入130.21万元,其中同级财政拨款81.11万元,其它收入49.1万元,支出117.616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支出81.1万元、其它支出36.516万元。
二、森林资源培育及保护
自正安县桴焉林管站1972年成立以来,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培育和保护了大批优质森林资源。林场现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5%。林场境内有种子植物124科342属612种(包括变种和少数栽培树种,下同),其中,世界分布33科34属,亚热带分布52科128属,温带分布17科171属,东亚分布8科9属。植物区系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裸子植物7科9属14种,被子植物116科365属627种。主要观赏植物135种,其中观花植物54种,观形、叶类35种,观果类34种,垂直绿化植物12种;野生蔬菜61科103属123种;药用植物128科255属341种;珍稀野生保护植物3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金佛山兰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鹅掌楸、香果树、中华猕猴桃、美丽芍药、川八角莲及天麻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17种兰科及大戟科之大戟属植物;省级保护7种(领春木、银鹊树、川桂、紫楠、檫木、三尖杉、青钱柳)。蕨类植物25科54属131种。有各类动物38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2种。其中鱼类32种,两栖类22种,国家Ⅱ级保护的有细痣疣螈、虎纹蛙2种;野生哺乳动物5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1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大灵猫、斑羚4种;鸟类计有129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鸢、凤头鹃隼、普通鵟、白尾鹞、红隼、红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红翅绿鸠、领角鸮、领鸺鹠、斑头鸺鹠、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16种。
三、森林资源利用情况
其他产业:大力培育方竹优质、高产笋用林,继续扩大方竹笋用林面积。采取与林农联营的经营方式,现已实现方竹抚育改造2万余亩,累计产鲜笋300余吨。产值100余万元,且每年产量均在大幅提升。
森林旅游:林场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森林游憩项目开发,重点抓好九道水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打造黔北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森林公园品位;现已规划采取租赁方式在黄木马和老农场两个地点再建设森林旅游休息服务区,提升游客在我林场开展森林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编写作者:李周义 编写时间: 2016年3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