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林情 > 资源概况 > 湿地公园
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县城东南部,公园规划总面积1074.0公顷,湿地面积551.4公顷,湿地率51.3%。该湿地公园地处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游,山顶上的沼泽湿地是乌江上游的隐形水库和碳库,它与大坪箐水库、沟谷及山顶缓丘上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互为补充,持续地为河流供给水源,发挥着强大的蓄水能力和碳汇功能。是一个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组成的集合体,是典型的云贵高原中山沼泽湿地。

据统计,湿地公园分布有野生植物物种780种,有苔藓植物43科75属157种,主要种类有泥炭藓、曲尾藓、金发藓等;蕨类植物25科44属80种;野生种子植物543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7种,被子植物111科331属536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555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光叶珙桐、云贵水韭、红豆杉3湿地公园为我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云贵水韭的新分布地。级保护植物有十齿花、香果树2种。这里主要湿地植物植物群落有多纹泥炭藓群落、金发藓群落、尾藓群落、灯心草+通泉草—多纹泥炭藓群落、棒头草+大理苔草群落、桃叶杜鹃+小果南烛—曲尾藓、小果南烛+山矾+西南山茶—曲尾藓等。湿地公园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有131种,隶属45科98属,其中兽类17科31属3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斑灵狸等6种;鸟类20科51属7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鸢、红隼、白腹锦鸡等4种;两栖爬行动物8科16属20种及亚种,受保护种类有3科3属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贵州疣螈这里还是白鹭等侯鸟的重要迁徙路线。

为了落实国家湿地分类分级保护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纳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坪箐湿地公园建设工作。2013年,成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并编制完成了《贵州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从功能上将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其中:保育区面积951.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88.6%,该区域以森林沼泽保护与保育为核心,加强区域内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有效保护兽类、鸟类等动物良好的栖息地,维持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增强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区面积29.2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2.7%;通过湿地基底和植被恢复建设,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宣教展示区面积44.8公顷,占公园总面积4.2%;在该区域内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和景观,通过科普宣教和宣传画廊等工程建设,全面宣传湿地、介绍湿地,提高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是湿地教育、宣传展示的场所。合理利用区面积29.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2.7%;;通过开展登山、攀岩等竞技活动及生态观光活动,发挥湿地多重效益,保障公园可持续发展。管理服务区面积19.2公顷,占公园总面积1.8%。是公园综合管理、服务接待的区域。

2013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同意贵州大坪箐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经过五年的保护和发展,2018年贵州纳雍大坪菁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的国家验收,正式挂牌。大坪箐湿地公园有独特的高中山沼泽湿地,五彩缤纷的四季野花,凉爽宜人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其中民族精粹“滚山珠”更是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坪箐湿地是一个走近湿地、了解湿地、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