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林情 > 资源概况 > 湿地公园
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阳市主城区西南部,规划总面积1024.71公顷,因紧邻城区核心,被誉为“家门口的湿地”。2014年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成为贵阳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阿哈湖湿地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南明河支流,主要由阿哈水库主体及小车河流域迎水面第一重山脊组成,园区内分布河流、溶洞、人工库塘等湿地类型,湿地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湿地公园,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友好型利用的重要典范。阿哈湖湿地对调节贵阳城区气候、净化城区空气、生态用水补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生态空间,被誉为贵阳市城市“绿心”。

建设历程:阿哈湖湿地建于2012年,由贵阳市委、市政府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捐资”的模式,以“家门口的湿地”为理念,历经4个半月时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2014年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成为贵阳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列入全国“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21个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2017年成为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9家发起单位之一;2018年入选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

建设理念:多年来,公园以“保护生态、尊重自然”贯穿公园建设始终,肩负着“伴筑城,润万物”的生态使命,始终致力于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打造优质林业生态产品,成为贵阳市民共享的生态绿意空间。

地理环境: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地貌为岩溶丘陵、山峰与侵蚀剥蚀的低山沟谷相间分布。成土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壤、石灰土、沼泽土为主。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黔中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区,四季温差不大,年均温度15.3℃,多年平均降雨量1140-1200毫米,全年平均日照1412.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1%。

自然资源: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草本沼泽、库塘湿地4个湿地型,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已调查记录有陆生种子植物122科381属556种(含被子植物115科370属543种、裸子植物7科11属1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水生维管植物20科27属35种;蕨类植物18科38属59种,含蕨类17科37属56种、石松类1科1属3种;苔藓植物41科76属147种;1种贵州省新记录种。浮游植物7门61属135种;

动物有兽类8目16科34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2种。鸟类18目57科24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4种。爬行动物2目7科16种;中国特有种4种。两栖动物1目7科10属13种;中国特有种4种。鱼类5目10科22属24种;昆虫11目71科127种;国家保护的“三有”昆虫3种。蛛形纲16科43属55种。浮游动物4大类15种。

洞穴动物3门6纲8目14科17属17种,脊索动物门有2纲2目3科3属3种,节肢动物门有2纲3目4科5属5种,软体动物门有2纲2目7科9属9种。中国特有种3种,贵州特有种2种;新种4种;贵州省新记录1种。

景观特色: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着河流、溶洞、人工库塘等湿地类型,多样的物种在此蓬勃孕育。小车河边,河流带来了草木鸟兽的湿地故事;白龙洞中,地下幽暗却难掩湿地生机;阿哈水库上,峰丛诉说着人鱼湿地共生共存的关系,从河流到水库,从地上到地下,让人们意识到自然视角下这片西南喀斯特湿地蕴含的勃勃生机与丰富内涵。

科普宣教体系: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有阿哈湖湿地科普宣教中心1个,面积2800㎡,并以湿地科普宣教中心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结合自身自然资源特色,沿着小车河沿线建设完善的科普宣教图文解说系统,高原喀斯特小微湿地教育基地、白龙洞、科普长廊、泡泡湿地等特色场域各1个,全面构建了“一中心四基地”集科普宣教、管理服务、科研监测为一体的完善功能。

荣誉表彰: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贵阳市民共享绿意空间的最佳场所,其兼具的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展示、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将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充分展现。因此先后获评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贵州省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林学会认证自然教育学校(基地)、IWRB国际湿地学校、全国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贵州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贵州省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人才实践基地、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展示窗口。

管理机构: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是贵阳市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处下设办公室、综合管理部、宣传教育部、综合治理部、湿地保护部、游客服务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