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施行《贵州省林业局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实施方案》起草的背景是什么?
答: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2〕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敢闯敢干的姿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一条新路,努力开创贵州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特制定《实施方案》。
问:《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十四五”期间,全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资源培育由扩面向提质转变取得新进展,资源保护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绿色惠民林业产业更有活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丰富。至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4%,森林质量稳步提高,森林蓄积量达到7.0亿立方米,林草产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林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
到2035年,全省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林草碳汇能力显著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筑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贡献贵州力量。
问:《实施方案》主要有哪些任务?
答:根据部门职责,《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12大牵头任务和8大协办任务。其中,12大牵头任务主要分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鼓励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国有企事业单位赎买集体或个人森林资产试点和林权抵押处置试点;做优特色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将竹、刺梨、油茶等产业分别培育打造成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集群,林业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320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科学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到202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355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占比下降到10%以内,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5%以上;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快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到2025年建成国家储备林1098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1000万亩,实施森林经营面积5000万亩;稳妥探索开展人工商品纯林树种结构优化调整试点。结合试点成效监测评估情况,适时扩大全省试点范围,力争到2025年全省完成树种结构调整1000万亩;全力争取国家加快设立梵净山、大苗山国家公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设有害生物风险防控治理体系。到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实施黔金丝猴、楠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开展林业碳汇相关工作;充分用好国家允许贵州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将符合条件的园地、灌木林恢复为耕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政策。
8大协办任务主要有: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林业主题论坛,打造“贵山贵树”林业论坛品牌;探索创新山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模式,建立健全用途管制规则,在此基础上探索促进山地特色农业和山地旅游发展的政策,推进“林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黄果树、荔波樟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鹃、兴义万峰林、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等高品质旅游景区,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地方立法以及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第三方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机制;加强全省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收集转办,帮助企业解决相关要素保障及堵点痛点问题,强化服务;大力推进诚信贵州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开放,完善信用承诺、修复和异议机制。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推动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探索推进公共信用系统征信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问:《实施方案》主要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实施方案》主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促落实、加强重大专题研究、加强汇报对接、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宣传培训等6个方面进行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