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关注
磅礴乌蒙铺锦绣 ——毕节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清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云蒸霞蔚,在朝阳的映照下,乌江源百里画廊如一只展翅腾飞的大鹏在云海上翱翔,红色的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云海下方,悬崖壁立,房屋错落,碧水如黛,游船往来……

乌江源百里画廊

毕节的每一天,都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中开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毕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毕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昂首迈上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

磅礴乌蒙铺锦绣,大美毕节焕新颜。

毕节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全胜,绿色发展闯出新天地、人力资源开发跃上新台阶、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开启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毕节实践新篇章的宏伟图景。

绿色发展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夏日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绿浪翻滚,美好生态令人陶醉。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均福听着阵阵松涛,心潮澎湃,“这片林海不仅涵养了海雀的生态,也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村里围绕林子做活绿色发展文章,依托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乡亲们顺势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饭’越吃越香。”文均福说。

从荒山秃岭到绿色林海,从“苦甲天下”到“空气”能卖钱,演绎在黔西北高原的每一帧绿色发展画面,都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林场(陈  曦 摄)

毕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质增效。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1.26倍,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22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055元、13245元,较2017年增加11735元、4772元。

毕节坚持不懈植绿护绿。累计完成营造林717.74万亩,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862.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0%,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纳入全国第三批工程试点,成功入选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

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王纯亮 摄)

毕节利用380余万亩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成功创建19个“中国农产品之乡”,大方天麻、织金竹荪、纳雍土鸡、赫章半夏、威宁党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走俏全国。

毕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绿色清洁能源风生水起,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14万千瓦,占全省的26.9%,位列全省第一,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毕节聚焦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农旅、文旅、林旅融合发展风生水起,毕节旅游正式迈入“双5A”时代,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享受到绿色发展红利。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毕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之中,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绿色发展新路,让绿色成为毕节试验区靓丽底色。

人口优势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

为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毕节除了线下发力提供就业岗位外,还通过“互联网+”创新“云上就业”服务模式,建立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上线“毕节扫码找工作”小程序等,丰富就业渠道。同时,按照“一园区两核心多节点”模式,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提升市场化就业服务能力。

毕节着力推动人力资源开发,聚力兴教育、提素质、育人才,人口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人口红利加速释放,人力资源优势逐步彰显。

毕节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全力提升教育普及程度。2022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2017年分别上升5.3、8.55和5.07个百分点,1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71年。

学员在“带岗主播”劳务品牌培训班进行讨论学习

毕节全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深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工程,探索形成了毕节鲁班、毕节织工、毕节乡厨、毕节康护、毕节农技“五大品牌”。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87.29万人次,技能人才较2018年增加18.04万人。

毕节全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浙江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贵医附院与本地医院开展“托管式”“组团式”“医共体”共建,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千人执业医生数分别从2017年的5.45张、1.38人提高到2022年的7.56张、2.36人,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17年提高3.66岁。

毕节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工程,2022年人才资源总量达105万人,比2018年增加31.68万人。通过东西部协作举办劳务培训班1098期,培训脱贫人口5.67万人次,带动脱贫群众5.27万人次实现省内就近就业,13.87万人次实现到帮扶省市就业。

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上,毕节正全力强化服务平台支撑,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水平,让各类人才在毕节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改革发展动能

改革创新是毕节试验区的鲜明特质。

毕节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改革求突破,把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打造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促进比较优势充分转化、有利于推进“四化”建设、有利于党建引领的“六大制度环境”,使改革的活力充分迸发、创新的源泉竞相涌流。

毕节聚力疏堵点、破难点、增活力,多领域、广维度、深层次的全面深化改革事项接连落棋布子,激活了改革发展的强劲动能。

林业碳票让“卖空气”成为现实,国内首个“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未成年人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全国改革试点。

“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改革换来项目63个、投资107亿元,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贵人服务·毕须办”列入全省“一窗通办2+2模式”第一批改革试点。

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创新“三建一进”统一战线服务改革发展工作机制获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建成全省首个城市AI数字会客厅,“花海毕节·露营管家”成为全国首个露营业态的区域性公共品牌。

崔苏坝国际露营基地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开通跨境电商直接出口业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04个,改革开放成为毕节最鲜明的特征。

毕节坚持向改革要效益、要红利、要变化,获省肯定推广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的改革创新项目105项,创新争先、多点开花的改革特色逐步彰显。

毕节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将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农业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优异成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毕节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