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不是海,是一片宁静湖泊。它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乌蒙高原上。
草海位于威宁自治县境内,是贵州长江支流横江上游洛泽河源头,和滇池、青海湖一起并列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
草海生物资源丰富,有生物物种2000余种,尤以越冬鸟类而闻名,其中黑颈鹤,黑鹳等国家1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0种,每年到草海越冬的候鸟约10万余只;水生植物涵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4个类型,覆盖度达80%以上。
为此,草海被称为“鸟的天堂”“水下森林”“物种基因库”和“露天博物馆”,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作为“世界最佳湿地观鸟区”“全球十大观鸟胜地之一”,这里是国内黑颈鹤重要越冬栖息地之一,也是中国最东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每年十月左右,大量候鸟在这里越冬,它们集中栖息在草海湖东岸、南岸、西南岸的浅水沼泽地,到次年三四月份陆续北迁。
11月3日上午11时,在威宁自治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草海巡护员刘广惠在温家屯栖息地发现3只越冬候鸟黑颈鹤。分别是2只成年鹤和1只幼年鹤,属于“一家三口”,是今年草海迎来的首批越冬黑颈鹤。
“一家三口”越冬黑颈鹤振翅飞翔。沈光勇、文旭 摄
过去由于人为排水和围湖造田,导致草海水黑味臭,城进湖退,水域面积一度缩减到仅存5平方公里,高原湿地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随之带来的影响是周边极端天气增多,人畜饮水困难,不见候鸟身影。
1985年,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草海,被列为贵州省级综合自然保护区。1992年,草海获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全面展开。
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草海湿地生态的影响,“法制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在草海实施,草海保护区禁捕限捕管理办法等草海保护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一支100人的巡护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查,拆除保护区房屋3000余户,建设投运草海万吨污水处理厂和环草海20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征收6万亩耕地用于退耕还湿,打造近2万亩“鸟类食堂”。
如今,草海保护区面积恢复到120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25平方公里,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湖。
随着栖息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几年来草海越冬的黑颈鹤逐年增多,对草海的环境保护仍然不能懈怠。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草海镇、海边街道办事处、六桥街道办事处和陕桥街道办事处。
如何增强居民保护意识、加强保护区内街道环境整治,就成了街道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主要是从农林水和转移劳动力上参与草海综合治理工作。”威宁自治县海边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尤佳说,比起其他不在保护区内的街道办,他们多了一部分关于草海环境保护的工作,“虽然繁重,但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每个威宁人应该做的。”
2024年以来,海边街道在畜禽粪污管理方面,从7月到10月底,通过劝导将养殖户数量减少了72.7%,共退出43户,清运了近800吨禽畜粪污;积极申请农膜回收点,兑换了13吨农膜;组织社区、合作社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在4个污水管网收集空白区域实施了污水管网工程,建立了26个生态池,避免污水流入草海;统计草海周边劳动力997人,通过介绍就业、招聘会、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形式为养殖户转业提供岗位,实现就业861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刀切。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会根据群众具体情况实施相关政策。”威宁自治县海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训说,做好群众工作是草海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劝导只是一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宣传加强群众的保护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就能自觉地保护草海。”
如今,每年飞到草海过冬的黑颈鹤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这么多年,一到冬天候鸟就会来。”
“吃我们的庄稼那就吃了,都是保护动物。”
“住在草海附近,就是要有保护意识。”
……
草海,永远是威宁人心中最明亮的“海”,闪耀在高原上。黑颈鹤在草海飞翔的样子,是这片土地上生命最美的模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