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关注
贵州:聚焦湿地保护 构建生态新地标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6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6日从贵州省林业局获悉,贵州在湿地保护领域取得亮眼成绩,其丰富的湿地资源与全面的保护措施不仅守护了生态环境,还让湿地成为展现贵州自然魅力与生态建设成果的新名片。

贵州的湿地资源虽占国土面积比例小,但因其特殊地质与优良气候条件,湿地小生境丰富多样,全口径湿地面积约390万亩,涵盖森林沼泽、灌丛沼泽等10个二级地类,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对维护长江、珠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至关重要。如贵州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的泥炭藓湿地,作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沼泽湿地典型代表,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关键生态调节功能,堪称大自然的“水利枢纽”和“中央空调”。

从贵阳阿哈湖的灵秀山水到威宁草海的浩渺碧波,贵州已构建起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截至目前,贵州全省拥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45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湿地保护小区100余处,形成了以湿地公园为核心,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小区为支撑的全方位保护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贵州湿地保护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2023年11月14日,贵州省林业局联合贵州省直相关部门建立湿地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事业。

此前,贵州陆续出台《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贵州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贵州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等,并积极开展全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湿地植物补充调查等监测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湿地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云贵水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海菜花、贵州水车前等6种;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种类黑颈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1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45种;鱼类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9种。

如今,贵州湿地生态持续优化,水韭摇曳、鱼跃鸢飞、芦花飘荡、绿野如茵的美景随处可见,湿地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更成为贵州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的新亮点,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