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关注
黔南: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4年4月,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获得1张首批省级,也是黔南首张省级林业碳票,做到了“不砍一棵树,林场一样能挣钱”。

这是黔南探索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新路径的一大成果。

签约活动现场

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州完成营造林64.47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252.56平方公里,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9.2万亩,森林覆盖率持续稳定在68%以上;森林火灾成灾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有效控制在0.8‰、2‰省控指标内;林下经济利用面积488万亩、综合产值142亿元,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累计向上争取项目298个、资金13.1亿元。

植绿、护绿、兴绿的努力,印刻在葱茏树木的年轮上,展现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里,更跃动在生态富民的生活中。

厚植绿色根基

绿,是黔南的底色。

瓮安朱家山森林植被(图源:州林业局)

黔南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在扩量提质上见实效。2024年实施完成沅江源区、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64.98万亩,生物阻隔带项目完成人工造林5.08万亩;将1300万元用于树种结构优化调整项目建设,将贵定县纳入2024年省级试点。同时,加快推进独山、三都国有林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储林项目,打造省级示范基地1个,带动全州20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3.7亿元。以种苗培育管理为基础,高产出保障造林绿化,新培育楠木、山桐子、香樟、枫香等珍贵和乡土树种苗木合格苗5000万株以上(包括保障性苗木160万株),保障和支持各县(市)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林草资源保护”行动,在监督管理上下功夫。

持续推进林长制实施,全面推广“一令一函两报告三清单”工作模式,有序推进“林长制+村规民约”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林长+检察长+庭长”互助协作,建立林长制与生态护林员衔接机制;统筹推进国家森林督查和打击毁林毁草等执法专项行动,2023年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率达100%。以“清风行动2024”“网盾行动2024”为重点,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次,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聚焦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涉林手续办理服务,全州累计完成项目使用林地手续办理407个;实行全州森林草原防火“一张图”作战,分区域分时段分等级开展防控,实施完成2023年增发国债黔南州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项目,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1128.89公里,运用生物防火技术,筑牢生态“防火墙”。

推动林下生金

“金”,是林下的颜色。

黔南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提升”行动,在壮产业惠民生上求突破。

工作人员在瓮安县国有林场映山红分场管护灵芝 肖伟摄

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聚焦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南板蓝根5.3万亩、松茯苓5.2万亩、石斛3.3万亩、砂仁3万亩。加大引进和培育企业力度,巩固提升企业加工能力,借助东西部协作、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等机遇拓宽销售渠道,助推黔货出山,不断延伸生产链、提升价值链。

加快提质刺梨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刺梨亩产提升行动,实施基地提质6.9万亩,新增绿色有机认证基地2.4万亩,订单生产面积达18万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积10.4万亩,鲜果产量10.62万吨,产值4.25亿元,强化招商引资推介,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00万元,产业综合产值38亿元。

加快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完成山桐子种植9万亩,新建山桐子初加工厂1家。申报2025年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保障性苗木培育项目(州本级)1个,培育山桐子苗木100万株,用于支持全州山桐子产业发展。完成油茶扩面种植和提质改造3.4万亩。

福泉市陆坪镇香坪村村民管护碳汇林 肖伟摄

加快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完成全州20处森林康养人家监测评定,促进黔南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龙头+招商”“平台+招商”“特色+招商”“展会+招商”的模式,制定招商引资“一图三清单”,加大行业招商力度。将刺梨、山桐子、林下中药材、油茶等作为林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发挥全州50家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化基地建设,围绕“国储林+”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模式,引领示范、分类建设特色产业、林下经济高标准示范基地。

书写民生答卷

不砍树,咋过活?

“荒山入股做股东,自家山上去打工,砍刺挖坑栽小树,腰包鼓胀不再空。”这是平塘县场坝村村民常唱的一首山歌,它真实地道出了当地村民用荒山入股做股东之后的心声。1998年,平塘县牙舟镇场坝村大寨组(原谷硐乡场坝村大寨组)率先在平塘县打响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枪,主动将集体所有非耕地与平塘县国有林场联合建设股份制林场,走上了“村组提起、林场经营、群众获益”的股份制联办林场道路。在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复制经验。

龙里茶香村十里刺梨沟3A级旅游景区 李庆红摄

昔日的“挥斧人”变成“新林人”。在黔南,当地群众在森林里当导游、开民宿、种“黄金”的不在少数。

黔南大力实施“深化林业改革”行动,在激活力促发展上找方向。

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福泉市申报为省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压紧压实改革责任、落实落细改革措施。

不断深化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改革,有序推进独山县、三都县国有林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实施,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和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三都百里林海

不断深化林业碳汇改革,以都匀市平浪林场第一批省级林业碳票为载体,探索林业碳票价值保险,按照CCER造林碳汇方法学对全州符合开发CCER造林碳汇的资源进行筛选,建立黔南州CCER造林碳汇资源数据库,探索构建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开展林业碳汇资源开发潜力评估。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路上,黔南以“山”为幕,以“林”为笔,蘸“绿”着墨,绘就了一幅隽秀的山川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