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5“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赤水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赤水市人民政府承办,以“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以竹代塑’”为主题,总结回顾《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扎实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创新发展。
来自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贵州省循环经济协会、江西省竹产业协会、湖南省竹产业协会、浙江省竹产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竹资源丰富地区的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在视频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中国“以竹代塑”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以竹代塑”从源头减塑降碳,正是对这个理念的生动诠释。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子在替代塑料制品方面被广泛认可,应大力发展“以竹代塑”,推动价值转化,更好守护绿水青山,“激活”金山银山。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在致辞中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赤水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说,竹都赤水是一片被时光和自然偏爱的土地,132.8万亩茫茫竹海,见证了这座城市与竹共生的故事。当前,赤水正抢抓“以竹代塑”风口,全力打造“以竹代塑”集聚区,建成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招引培育200余家竹企,构建竹浆模塑、竹建材、竹日用品等4大类、100余种产品的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与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以及比亚迪弗迪电池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贵州大学合作共建竹质生物质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不断提升竹产业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竹都”。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副处长李冰在致辞中说,“以竹代塑”契合时代要求,不仅是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贵州不断强化“以竹代塑”的顶层设计,积极创造应用场景,探索“两山”转化机制,奋力书写“两山”转化的时代答卷。
贵州省林业局原副局长、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向守都在致辞中说,竹产业是贵州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始终坚守生态初心,奋力把“小竹子”发展成为“大产业”。未来,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以竹代塑”,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以视频形式作了《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以竹代塑”新质发展》的报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傅金和在现场作了《“以竹代塑”进展及建议》的主旨报告。大会发布了《2025“以竹代塑”发展报告》和《“以竹代塑”典型案例集》;开展了地方交流、企业经验分享、专题研讨会,围绕产业链打造、应用场景拓宽、竹材运输等方面,集众智、聚合力,为“以竹代塑”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此次大会期间,赤水市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赤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首融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同旭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竹原纤维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和纸浆模塑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贵州宸竹盛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贵州新锦竹木有限公司分别与供应商代表签订产销协议,签约总金额约1亿元。赤水市人民政府还诚邀各界投资合作,共谋竹产业发展新篇章。(刘北川 任杰 王亚)
【责任编辑:刘昌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