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省局动态
地球腰带上的绿色奇迹: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茂兰实践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北纬25度的地球刻度上,当多数区域被荒漠与石漠化裹挟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以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书写着“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传奇。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茂兰实践”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专家、学者展示,其“保护—支撑—发展”三位一体的模式,为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基因宝库: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守护

茂兰的神奇,在于其打破了喀斯特地貌“贫瘠—退化”的宿命。作为世界上极少数幸存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这里保存着3384种高等植物、424种大型真菌、588种脊椎动物、1962种昆虫,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7种,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的39%,堪称“喀斯特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反映了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含正在进行的生态与生物演化过程”。


茂兰喀斯特风光(熊亚平提供)

这种原真性的守护,源于多层次的保护体系。茂兰所在地荔波县,先后出台《荔波县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办法》《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政策规定,编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项目专项规划》《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等保护发展规划,构建“政策—规划—监管”闭环体系,实施分区分级保护措施,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同时,持续厚植生态底色。茂兰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以来,严守申报承诺,履行国际义务,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厚植生态底色。全力开展生态环境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深化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加快实施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其按国际CTFS标准建立的茂兰大样地及监测数据,更让茂兰从“生态孤岛”升级为全球喀斯特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其他喀斯特地区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样本”,正是这种“严格保护+科学监测”,使茂兰成为全球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原真性保存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服务功能最稳定的“天然基因库”和“生态标杆”。


荔波金丝桃(徐建提供)


密集庞大的根抱起巨石(邓碧林提供)

共生之道: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过去砍树烧炭,现在护林看山,家乡变美了,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收入也增加了”,茂兰保护区内尧所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之道。保护区内生活着1万多名群众,其中89.4%为少数民族同胞,他们既是生态保护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受益者,通过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理念、搭建“保护+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收获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路径。

茂兰保护区通过引导和支持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发展绿色产业,如构建“林间养蜂+林上种植铁皮石斛+林下种植南板蓝根”等立体利用模式的林下经济;探索“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支持蜡染、竹编、刺绣等传统技艺升级为生态文创产品;倡导开展“森林探秘”“非遗体验”等低干扰旅游项目;创建“保护区+企业+学校+社区”的自然教育多元整合模式,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带动社区经济增长等路径,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特别是自然教育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从2017年的180人次参与、10个团队、5.4万元收入,到2024年的5300人次、260个团队、235.89万元收入,带动周边村寨旅游收入增长48%,走出了一条茂兰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茂兰森林探险活动(原生茂兰旅游公司提供)

全球对话:喀斯特治理的中国智慧输出

早在1991年,IGCP299国际喀斯特地貌对比研讨会就在茂兰召开,15国专家惊叹于这片“北纬25度的绿色奇迹”,提议以其为基地建立“喀斯特生态学”新学科。如今,这种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2007年承办东南亚地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五次会议,达成了以“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荔波共识》,并作为“中国MAB行动”提交200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三次大会”;2017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站科考目的地为茂兰保护区;2023年协办“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开展以“喀斯特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交流;2024年承办了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成员单位广泛交流,凝聚共识,为2025年9月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大会积极贡献MAB中国方案。

近日,2025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隆重召开,荔波县委常委、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登利在“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主题论坛上向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茂兰实践案例”。


“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主题论坛(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荔波县委常委、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登利作分享(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当全球25%的陆地面临石漠化威胁,这片“绿宝石”的实践正跨越山海,推动建立更紧密的国际协作网络。正如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评语:“茂兰的贡献,在于让世界看到了喀斯特地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限可能。”这种可能,正是人类应对全球生态挑战的共同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