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林科院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团队在开展贵州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项目野外调查时,联合独山县林业局,在独山县上司镇发现一处滇桐(Craigia yunnanensis)新分布居群,居群数量近百株。其中,开花结实植株有5株,胸径5cm以上的大树有60余株。这是迄今为止该物种在贵州发现的最大野生居群,也是国内分布较大的野生居群之一。

滇桐精细解剖图
滇桐是锦葵科落叶乔木,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急需挽救的极小种群濒危植物之一,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在云南、西藏、贵州、广西等地有少量分布。此前,贵州仅在独山存有2个分布居群(40余株)。此次新发现的居群规模远超以往,为滇桐的保护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分布的滇桐居群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导致遗传多样性分化,其叶形和花色相比云南分布的居群有一定差异。贵州分布居群为白色花,而云南则为紫红色花。这种独特的花色分布为研究植物的地理变异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滇桐新分布居群的发现和保护,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居群--白色花,云南居群--紫红色花
近年来,贵州省林科院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团队围绕滇桐开展了大量抢救性保护工作。团队系统性开展野生资源调查,全面掌握了滇桐在贵州的分布情况和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团队积极推进苗木扩繁工作,已成功培育滇桐苗木近万株。这些苗木不仅为迁地保护提供了种源保障,也为野外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团队在省内建立了10余亩滇桐迁地保护示范点,7处野外回归示范点。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滇桐种群的自然恢复和扩散,进一步增强其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同时,团队严格按照国家监测指南要求,系统性开展滇桐野生居群监测工作,通过长期、系统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滇桐种群的动态变化,为保护措施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在独山县上司镇发现的滇桐新分布居群,不仅是对滇桐保护工作的重大补充,也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贵州省林科院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开展滇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为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