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组织召开雷公山保护区鸟类动物资源专项调查项目验收会,会议由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秀俊主持,邀请贵州省林业局保护地处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并由贵州省林业局、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组成验收评审专家组。
会议听取项目研究方贵州省鸟类学会汇报的项目研究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有关成果,经专家组质询和讨论,项目验收组认为项目验收材料符合有关要求,该项目基本摸清了雷公山保护区鸟类动物组成及分布情况,数据较为翔实,研究结果和保护对策客观并符合保护区实际,达到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该项目自2023年1月开始实施,主要采用样点法,结合样线法、长焦距相机拍摄法、文献查阅法等方法开展项目调查。项目组根据雷公山地形地貌特点,共设置调查样线12条,并确定8条监测样线,设置调查样点179个,样点覆盖雷公山保护区所有生境类型,共开展了7次调查,调查总样点827个。
通过调查雷公山保护区鸟类资源状况,共记录到鸟类238种,隶属于16目59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3种,即白颈长尾雉、海南鳽、秃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红腹锦鸡、画眉、灰林鸮、白鹇、红嘴相思鸟等39种,并将研究成果整理编撰《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书稿。
此次鸟类动物资源专项调查,不仅摸清了雷公山保护区鸟类动物的本底资源,同时进一步探究了雷公山保护区鸟类资源组成及种群结构。本项目研究成效良好,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