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州动态
黔南州:构建绿色科普“大”格局,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黔南州林业系统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培育大队伍、打造大平台、举办大活动、借用大载体、构建生态科普“大”格局,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广泛传播林业科普知识,推进林业科普工作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公众生态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达68.17%、森林面积2678万亩、森林蓄积达9907万立方米,形成了“扩绿、兴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助推了黔南林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山清水秀黔南新画卷。

培育科普大队伍。按照一名从业员就是一名科普员的要求,发挥好林业从业人员优势,通过行政执法、技术标准及林业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提升执业技能,仅生态护林员培训就达25万余人次,建立起3273名林长+1200名行政执法和工程技术人员+27472护林员的林业科普大队伍。将林业科学知识融入政策创新和民生实践,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普模式,每年通过林长巡林活动、林草湿资源各种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及护林员日常巡山等,架起与公众之间的科技普及桥梁。

乡镇集市场排查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宣传

打造科普大平台。成功举办主题为“绿圆中国梦,携手进小康”的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打造了园区面积近6000亩,内含56个主题展园,10个大型功能区、7座桥梁、6个生态区,以及旅游绿道、城市民宿、水体景观等绿化博览园,集中展示全国现代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同时,按照一个自然保护地就是一个科普基地的思路,将全州25.7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9.83%的32个自然保护地逐步建成自然教育基地,形成遍及全州的科普大平台,引导公众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黔南植物园科普基地建设

举办科普大活动。以“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义务植树带动造林绿化,持续开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州、县、乡、村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3.12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e绿黔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引导适龄公民共同参与国土绿化行动,共完成义务植树近7000万株,参与人次近1000万人次。广泛张贴创建标语、全媒体播放创建宣传片,开展州花州树评选,引导全州市民持续5年共同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建设省级森林城市7个、省级森林乡镇69个、省级森林村寨314个、省级森林人家757户、国家森林乡村47个、景观优美森林村寨21个,黔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中国”——贵州绿博园东门开展义务

借用宣传大载体。将世界生物保护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绿化博览园及刺梨产业等林业生态、产业元素融入《这就是黔南》形象宣传片,点击量超亿次。面对火灾这个森林的大敌,每年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宣传森林防火500余期次,春节、清明及持续高火险期间向火情高发区域精准推送预警短信200余万条,防火期在州内40余个电视频道滚动播报防火宣传文字信息,黔南调频广播每天8次播报防火法和相关知识,发放、张贴禁火令12万余份,发放其它宣传资料20余万份,利用宣传车、电视台、电台等广播宣传63万余次,护林员森林防火小喇叭每日在乡村山间响起2.47万次,构筑起森林防火立体宣传网,营造了良好的全民森林防火森林氛围,火灾成灾率远低于0.8‰的省控指标。

    推进技术大培训。结合省、州产业发展方向及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双重工程等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场景、科研试验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每年组织项目包保人员、技术骨干及科技特派员,深入山头地块,围绕刺梨、山桐子、石斛、板蓝根等林业特色产业及项目实施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确保林业项目指导到位、高质量推进的同时不断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年均开展培训指导2万余人次,大力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助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强劲有力的科技支撑。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刺梨栽培技术现场培训指导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