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林木种苗作为生态建设的“绿色芯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铜仁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林木种苗管理为切入点,创新实施“查、育、网、严”四字工作法,系统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优良苗木培育、信息化监管与全过程质量管控,全面筑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种源根基。
“查”字当先,摸清绿色资源“明家底”。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全面摸清绿色家底,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出版《铜仁市林木种质资源》,并公布了全市可供利用的木本植物资源名录。目前,全市共有野生木本植物1813种、栽培木本植物16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33种、省重点保护植物18种,列入全国红色物种及濒危植物名录43种。全市现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原地保存基地40处,人工收集繁育圃4处,名木7株,重要单株古树468株,古树大树群26处。
“育”字为要,培育优质苗木“强支撑”。紧扣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国储林基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保障性苗圃建设,指导育苗企业聚焦油茶、山桐子等特色树种及重大项目所需树种开展订单育苗。目前,全市依托项目建成省级保障性苗圃10家、国家级油茶良种基地1个、黔东北珍贵乡土树种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个、油茶采穗圃4家,培育油茶、榉木、红豆杉、杉木良种等乡土树种苗木5000万株以上。
“网”字赋能,活用信息平台“提效能”。充分运用“贵州林木种苗APP”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强苗木生产与供求信息调度,将全市197家育苗企业的地理位置、育苗种类、规格及基础价格等信息纳入平台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数据,精准掌握生产动态,实现全市种苗资源共享共管。苗木企业通过平台实现线上交易,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产销对接高效化、交易流程便捷化。
“严”字托底,狠抓执法监管“保质量”。严格执行林木种苗“两证一签一说明”及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用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配备完善设施设备,加强检验人员岗位培训,提升检验水平。强化种苗执法检查,结合季节特点和工程进度,深入造林地块和育苗圃地开展质量抽检,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行为。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林木种苗集中培训50余人,成批次开展种苗质量抽查100次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