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 5046 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7-05 17:44 字体:[]

农工党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与保护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 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桫椤保护区)位 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赤水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7′54″-106°7′7″,北纬28°20′19″-28°28′40″,是以桫椤及 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总面积 13300 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 5200.3 公顷,缓冲区面积4016.6 公顷,实验区面积 4083.1公顷。区内最高海拔 1730.1米,最低海拔 303.9 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护区土壤多为中性和微酸性的砂质紫色土,海拔 800 米以上地区分布有由紫色砂页岩残留古风化壳母质发育而成的黄壤和黄棕壤,孕育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区内分布有维管植物 2016 种,脊椎 动物 321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48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50 种,是黔北生物多样性重要分布区。
    一、关于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问题
    省林业局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桫椤保护区管理局认真落实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一是恪守底线。禁止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建设开发活动;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开 展的建设活动,必须在不影响其功能、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 和景观的前提下,严格履行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二是强化宣传。指导桫椤保护区利用 Led 电子屏、片区群众会等,积极向辖区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提高辖区 群众法律法规知晓率。三是加强监管。省林业局会同省生态环境 厅等部门联动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2017 年至今,桫椤保护区内“绿盾”问题点位 7 个,均已督导完成整改销号;指导桫椤保护区定期开展巡护巡查,制定印发《巡护制度》,深入辖区排查违法违规建设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目前,未发生违法违规违建行为。通过强化桫椤保护区建设管理和依法有序发展,为桫椤等珍稀濒危物种 的稳定繁育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
    二、关于制定处置技术方案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自然 保护区的林木,禁止采伐。但是,因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 火、维护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必须 采伐的和实验区的竹林除外。”省林业局根据该款规定,按照森 林分类经营管理、保护优先、注重效率和效益等原则,于 2021 年制定发布《贵州省林木采伐技术规定(试行)》,指导地方林业 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管理局按照规定,要求在保护区林地上从事林 木采伐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进行采伐。桫椤保护区管理局严格执行上述规定,积极 对接赤水市林业局,指导保护区群众办理实验区竹林采伐手续, 并按规定采伐。目前,未发现违法采伐行为。
   三、关于积极探索实验区内果树种植、蜜蜂养殖问题
   省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抓好林业发 展和服务保障工作。现阶段,指导桫椤保护区已在两个方面取得 初步成效。一是通过考察调研,科学论证,充分征集群众意愿, 实施社区产业项目。在柏杨坪建立杨梅基地,引进优质杨梅树种, 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种苗资金、苗期肥料等,负责栽培技术指导;农户提供土地,负责日常管理。现已进入杨梅丰产期,有效增加 了群众收入。二是保护区管理局免费为蜂农提供蜂箱,多次聘请 专家实地培训蜂农养蜂技术,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桫 椤保护区从事养蜂农户逾 40 户,其中周志富通过养殖中华蜜蜂, 年均收益超 10 万元。近年来,省林业局积极关注各个自然保护 区林业产业发展,2023 至 2024 年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产业 化)共支持宽阔水、麻阳河、习水、大沙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55 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种养项目。
    下步,将继续指导包括桫椤保 护区在内的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谋划林业产业发展,积极申报省 级林业产业化项目,充分盘活保护区可利用林下资源,提高自然 保护区原著居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四、关于提升实验区及外围区域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与配套设 施问题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22 年,省 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机制,创新自然资源使用制度,探索全民共享机制。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规范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活动,促进自然保 护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近年来,省林业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以林业、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全面抓实“旅游产业化”发展。省林业局积极争取中央林业草原生 态保护恢复资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近 3 年来为桫椤保 护区争取该项补助资金 1360 万元,主要用于科研监测、科普教育、保护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社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区基础设施质量,促进了社区融合体系,为实现保护与发展 “共赢”奠定了基础。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注重保护前提下,指导遵义市和赤水市加强桫椤保护区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2014 年,佛光岩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2020 年联合赤水大瀑布景区和燕子岩景区,成功申报创建成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2022 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等“四项”行动, 持续完善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 服务大提质。2023 年,制定印发《“9+2+2”特意性资源提升指引》,指导制定《赤水丹霞旅游区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和《赤水丹霞旅游区 2023 年工作计划》,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业态,推动景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2023 年以来,赤水丹霞景区合理利用空间,推出特色餐饮店 3 家、特色购物 4 家,新购置观光车 65 台,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完成景区标识标牌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品质和旅游消费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农工党贵州省委员会关于桫椤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建议,督促桫椤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巡护巡查和监督管理,确保桫椤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物种栖息地安全。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指导桫椤保护区依法依规按程序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林业局 
                                                     2024年6月28日 
  (1.此件主动公开;
    2.联系人:何 禹,联系电话:1893201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