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赤水“以竹代塑”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竹产业是我省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我省历来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2023年来,我省积极抢抓“以竹代塑”先机,全力推动全竹高值化利用。徐麟书记等省领导多次赴赤水调研“以竹代塑”并作重要指示。省林业局局长胡洪成同志经常深入赤水市一线指导“以竹代塑”项目推进,全力支持赤水市打造“以竹代塑”产业集群。
一、强化统筹谋划,高位推动赤水“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2023年7月,省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赤水市“以竹代塑”有关工作,明确从统筹资金、金融贷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赤水市“以竹代塑”产业重点支持。二是2024年2月1日,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支持赤水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举措》,从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8条具体举措,助推赤水“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2024年12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竹产业列入“3+5”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四是2024年、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均明确发展“以竹代塑”。五是2024年8月,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印发《贵州省“以竹代塑”发展规划》,明确全省“以竹代塑”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全力推动全竹高值化利用。六是省生态环境厅指导遵义市将竹制品行业骨干企业规范发展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加大“以竹代塑”相关项目的环评影响评价服务指导。七是省林业局与省发展改革委即将联合印发《贵州省“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奖补办法》,对“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推广等全链条环节实施奖补支持,赤水市可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该奖补政策。
二、强化要素保障,扎实推动赤水“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力品牌创建。指导赤水市成功申创“中国竹都”、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贵州省首批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试点县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名片,构建“以竹代塑”产业核心载体。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将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三家赤水市涉竹企业培育为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帮助赤水市引进贵州竹塑公司、贵州兴常美等“以竹代塑”优强企业,推进“以竹代塑”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深化资金赋能。2019—2024年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特色林业产业专项资金等支持泰盛(贵州)、红赤水、新锦竹木、竹运纸业等15家竹类加工生产企业共计9447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和设备升级、创建竹产业综合体、贷款贴息等。积极帮助赤水市竹产业申报“四化”基金,“黔北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竹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工程”等3个涉竹项目获批“四化”基金4.3亿元。四是创新金融支撑。出台“贵林贷”等金融措施,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担保物等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竹等涉林经营主体适当优惠,有效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印发《贵州省林业产业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对用于竹等林业产业项目贷款按年贴息率3%以内予以补助,有效撬动社会资金进入竹产业。2025年贴息项目48个,补贴资金1100万元。五是建设基础设施。省交通运输厅2024年安排资金1.38亿元支持赤水市普通国道、农村公路等项目建设,建成安防工程17.78公里、窄路基加宽37.48公里,提升竹材运输能力。
三、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赤水“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2020年以来,我局通过特色林业产业专项资金投入资金863万元支持“碳化原竹果蔬大棚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12个“以竹代塑”科技研发项目,占特色林业产业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费用45.4%。二是支持赤水市打造“一院一馆两中心”(贵州省新时代竹产业研究院、竹文化竹博馆、贵州竹产品中心、贵州省竹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与赤水市结为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单位,为赤水市竹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指导赤水市申报并获批“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技术集成及示范重大专项,经费600万元,在竹浆代塑高值化产品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高性能轻量化竹塑复合材料创新与应用研究等方向展开研究。
下步,省林业局将会同相关省直部门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拓展运用场景。推动《贵州省“以竹代塑”推广运用奖补办法》落地见效,对“以竹代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全链条环节给予奖补支持,推动“以竹代塑”应用场景拓展,今年12月前完成2025年度奖补工作。二是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加速“以竹代塑”产品创新研发,推进“以竹代塑”产品功能提上去、成本降下来、市场占有率高起来。将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纳入省林业局2026年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南,引导聚焦攻关竹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三是推进企业集群式发展。联合省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充分利用赤水市竹资源丰富、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竹浆生产工艺先进产量大的优势,引进优强企业,并鼓励省内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转型“以竹代塑”生产,直供湿竹浆,降本增效。提高“原料—加工—产品—营销”协同发展水平,推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四是推进品牌建设。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指导赤水市办好2025年全国“以竹代塑”现场会;继续支持赤水市逐步开展52.8万亩楠竹林FSC认证。五是培优竹林资源。把低产竹林改造作为竹资源培育重点,推动全省竹林质量逐年提升,为“以竹代塑”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贵州省林业局
2025年6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陈应福;联系电话:1528564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