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07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6-30 18:18 字体:[]

农工党贵州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以竹代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以竹代塑”产业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商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

一、关于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的答复

竹产业是我省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我省历来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2023年来,我省积极抢抓“以竹代塑”先机,出台了系列保障措施,全力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强化组织保障方面:2024年12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竹产业列入“3+5”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建立由省领导担任召集人的“3+5”优势产业全链条发展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方面:关于统筹布局小微加工厂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2024年8月联合印发《贵州省“以竹代塑”发展规划》中已提出“一基一市六区”布局,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规划布局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加工生产线。关于保障“以竹代塑”企业用电、用气和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2024年印发《支持赤水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举措》提出保障“以竹代塑”企业用地、用电等要素,“‘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积极采购‘以竹代塑’产品我们将会同相关省直部门抓好落实。关于争取将竹农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已推动《贵州省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将运竹设备及竹材加工企业的竹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目录。下一步将根据实际需求,力争将更多竹农机设备纳入补贴目录。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以竹代塑”产业:一省财政厅、省林业局等部门积极指导、帮助涉竹企业申报“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目前共获批4个项目,获批资金5.1亿元,带动银行及社会资本投入9.44亿元。二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等出台“贵林贷”等金融措施,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担保物等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竹等涉林经营主体适当优惠,有效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印发《贵州省林业产业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对用于竹等林业产业项目贷款按年贴息率3%以内予以补助,有效撬动社会资金进入竹产业。2025年贴息项目48个,补贴资金1100万元。发挥科研作用方面:一是2020年以来,省林业局通过特色林业产业专项资金投入资金863万元支持“碳化原竹果蔬大棚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12个“以竹代塑”科技研发项目,占特色林业产业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费用45.4%。二是支持赤水市打造“一院一馆两中心”(贵州省新时代竹产业研究院、竹文化竹博馆、贵州竹产品中心、贵州省竹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与赤水市结为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单位,为赤水市竹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三是省科技厅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贵州大学牵头建设了“贵州省竹质生物质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创新平台四是省科技厅支持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技术集成及示范重大专项,经费600万元,在竹浆代塑高值化产品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高性能轻量化竹塑复合材料创新与应用研究等方向展开研究。

二、关于加快绿色转型,促进产销对接的答复

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支持赤水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举措》中,已提出支持赤水市打造‘以竹代塑’替代场景”“‘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积极采购‘以竹代塑’产品

打造品牌,强化宣传方面: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开展品牌建设,打造“贵林康”“贵林香”竹等林产品公用商标,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正在公示。下一步,我局将大力宣传推广林产品公用商标,提升我省林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产销对接方面:一是促成贵州茅台集团、贵州习酒集团、贵州怀中酒业集团有限公司3家酒企与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赤水市“以竹代塑”企业合作,2025年签订订单金额约900万元。二是省林业局与省发展改革委即将联合印发《贵州省“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奖补办法》,对“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推广等全链条环节实施奖补支持。支持赤水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已于2024年委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编制《赤水市创建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实施方案》。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在规范“创建示范活动”,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通知后,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将全力争取将赤水市纳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建设名单。发展特色观光旅游产业方面:我省以“竹旅融合”为抓手,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与文化,开发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是以赤水竹海、盘州大洞竹海等为代表的竹海生态观光。二是大同古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玉屏侗族自治县箫笛传习基地等竹文化体验。三是“竹美食”“竹民宿”“竹康养”等主题休闲度假。有效助推了我省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以竹旅游为主的赤水市2024年接待1289.83万旅游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52.71亿元。

三、关于大力发展“以竹代塑”实体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答复

做优特色产业方面:一是省林业局、省财政厅2019—2024年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特色林业产业专项资金等支持泰盛(贵州)、红赤水、新锦竹木、竹运纸业等15家竹类加工生产企业共计9447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和设备升级、创建竹产业综合体、贷款贴息等。二是省委、省政府已将赤水市黔北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纳入“5+3”农业现代化项目重点调度,我局正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办理相关手续。合理布局竹基复合材料产业和做强传统产业方面:《贵州省“以竹代塑”发展规划(2024—2030年)》中已明确“2030年,在万山区建设生态竹原纤维及竹原纤维海绵产业链项目,力争在桐梓县建设方竹竹材加工利用项目、‘竹原纤维寝具’‘竹原纤维坐垫’全竹加工利用生产项目”围绕西南(赤水)竹木家具产业园和黔东南竹木家具生产示范园,积极承接成渝及广东家具产业转移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省直部门推动落地落实。做精做深竹文化产业方面:一是省文旅厅依托竹编项目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其中赤水竹编工艺非遗传承人杨昌芹获文化和旅游部2024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表彰。二是省文旅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2022年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各地已依托竹编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13家非遗工坊,带动1300余人投身竹编行业,对2000余人开展技能培训,推动竹编技艺传承、传播,其中赤水市牵手竹艺非遗工坊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三是省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推动赤水市牵手竹艺非遗工坊实施传承人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基地。统筹发展其他竹产业方面:充分利用竹废弃物,实现全竹利用。一是我局帮助赤水市引进落地贵州兴常美楠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年消耗竹废料等约10万吨,年产机制竹炭约2万吨产品销往云贵川渝等地区。二是我局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竹笋加工废弃笋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废弃笋壳提取棕色素、膳食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方面取得突破,正在开展试点推广。

下步,省林业局还将会同相关省直部门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拓展运用场景。推动《贵州省“以竹代塑”推广运用奖补办法》落地见效,对“以竹代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全链条环节给予奖补支持,推动“以竹代塑”应用场景拓展。12月前完成2025年度奖补工作二是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加速“以竹代塑”产品创新研发,推进“以竹代塑”产品功能提上去、成本降下来、市场占有率高起来。将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纳入省林业局2026年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南,引导聚焦攻关竹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三是推进企业集群式发展。联合省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充分利用赤水市竹资源丰富、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竹浆生产工艺先进产量大的优势,引进优强企业,并鼓励省内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转型“以竹代塑”生产,直供湿竹浆,降本增效。提高“原料—加工—产品—营销”协同发展水平,推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四办好全国“以竹代塑”现场会。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指导赤水市办好2025年全国“以竹代塑”现场会五是培优竹林资源。把低产竹林改造作为竹资源培育重点,推动全省竹林质量逐年提升,“以竹代塑”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贵州省林业局   

20256月29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陈应福;联系电话:1528564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