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支持西南山地草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暨西南草牧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1-26 10:03 字体:[]

草牧业是贵州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山地草地类型与植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牧草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省现有草地面积284.16万亩,共有8个草地187个草地型,有野生植物资源203科1200属5000多种,其中优质牧草260余个,种类资源数居全国前列。牧草生长迅速,产草量高,一年可多次利用适于发展山地特色牧业。

贵州草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随处都有草分布,特别是林下、林间草地,林草融合度高是贵州草牧业的特色之一,而山地与多雨,赋予了贵州草牧业“品种多样,生态有机”的鲜明特征。以草为媒、以草为介,推进草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驾齐驱的良性循环。

第一,做好科技支撑,夯实草的底色。我省草牧业是以科技为导向发展起来的,1980年就率先在全国南方进行了飞播草场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内外、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承担或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与示范项目30余个,对喀斯特地区草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熟技术和成果。自2019年机构改革后,贵州省林业局成立了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至今审定通过了草品种21个,依托省草科所技术支撑建立了6个草品种区域试验点。

第二,做好生态建设,做足草的成色。贵州石漠化问题严重,草地是石漠化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也是石漠化治理的先锋植被。我们以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项目为抓手,实施草地封育、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大力开展草地建设和草地生态恢复治理,“十四五”期间治理岩溶草地95.3万亩退化草地占比从最严重时的90%下降到现在的30%以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草地植被明显恢复,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2023年达到了89.6%,居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和优良牧草比例增加,而紫茎泽兰等毒杂草减少。草地生态功能逐步改善,与同等条件下的农田相比,25度以上的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1.26吨。

第三,做好产业发展,增强草的亮色。草原监测结果表明,围栏封育草地每亩年产鲜草600公斤,改良草地1500公斤以上、人工种草3000公斤以上。我们充分利用贵州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雨水丰沛的优势,大力把山地发展成解决喀斯特石漠化问题、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重点产业威宁县“试验站—示范牧场—农户”辐射模式的“科研—示范—推广”基地,形成了集技术、经济、管理为一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联合实体“灼圃联合示范牧场”,该模式已写入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独山县引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资金与技术,大力开展林下、林间草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使独山成为我国南方林草融合的典范。

第四,做好监督管理,保障草的本色。机构改革,在贵州省林业局设立石漠化治理与草原管理处,对全省草地资源进行监督管理。每年省林业局都要组织开展草原变化图斑核查,开展草原普法执法,打击毁草违法行为,为贵州草牧业发展保驾护航。贵州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草原产学研体系与管理、推广体系。今天又成立了西南山地草牧业协同创新中心,一定能够成为草牧业科技创新的高地,将集聚优势资源,共建合作平台,共享科研成果,共育优秀人才,共谋产业发展为西南山地草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