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测任务来源与布局
(一)草原生态目标
2024年贵州省草原生态建设目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9.7%。
(二)监测任务
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我省林草湿综合监测样地调查任务,林业部门草原样地调查数703个。通过地面样地监测,测算本年度省、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草原生产力等指标。
二、监测结果概要
(一)全省天然草原产草量稳中有增
2024年,全省天然草原鲜草产量单位面积一次性产草量为9080千克/公顷,考虑到贵州天然草地再生率,全省天然草原鲜草产量13620千克/公顷(每亩908千克),折合干草产量4540千克/公顷(每亩303千克)。天然草地载畜能力约为102.64万个羊单位。
(二)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2024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际达到了90.04%,比上年度增加0.34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目标。
(三)各市(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根据林草湿综合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各市(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测算结果如下:
表12024年各市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市(州) |
贵阳市 |
六盘水市 |
遵义市 |
安顺市 |
毕节市 |
铜仁市 |
黔西南州 |
黔东南州 |
黔南州 |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93.9 |
92.7 |
90.06 |
88 |
88.62 |
92.5 |
89.19 |
91.8 |
90.18 |
(四)草原资源状况
1.草地类。贵州草地分为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低地草甸类四大类。热性灌草丛主要以多年生中生或旱中生草本植物为主,面积最大;其次是以喜暖的多年生中生或旱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暖性灌草丛;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山地草甸类面积小,但是最稳定;另有少量以多年生湿中生、中生或湿生草本为优势种的低地草甸类。
2.草地型。以优势种、共优种相同,或优势种、共优种为饲用价值相似的植物划分为相同的草地型,贵州常见的有36个主要草地型。详见表2。
表2贵州省草地主要类型分类表
序号 |
草地类 |
草地型 |
1 |
热性灌草丛类 |
芒、热性禾草 |
2 |
具乔灌的芒 | |
3 |
五节芒 | |
4 |
具乔灌的五节芒 | |
5 |
白茅 | |
6 |
具灌木的白茅 | |
7 |
具乔木的白茅、芒 | |
8 |
野古草 | |
9 |
具乔灌的野古草、热性禾草 | |
10 |
具乔灌的金茅 | |
11 |
刚莠竹 | |
12 |
旱茅 | |
13 |
金茅 | |
14 |
桔草 | |
15 |
具灌木的青香茅 | |
16 |
具乔灌的黄背草、热性禾草 | |
17 |
细毛鸭嘴草 | |
18 |
细柄草 | |
19 |
扭黄茅 | |
20 |
具乔灌的扭黄茅 | |
21 |
暖性灌草丛类 |
黄背草 |
22 |
黄背草、白茅 | |
23 |
具灌木的荩草 | |
24 |
具灌木的野古草、暖性禾草 | |
25 |
具灌木的野青茅 | |
26 |
山地草甸类 |
荻 |
27 |
野古草、大油芒 | |
28 |
鸭茅、杂类草 | |
29 |
短柄草 | |
30 |
无芒雀麦、杂类草 | |
31 |
羊茅、杂类草 | |
32 |
具灌木的羊茅、杂类草 | |
33 |
早熟禾、杂类草 | |
34 |
三叶草、杂类草 | |
35 |
低地草甸类 |
芦苇 |
36 |
芦苇、藨草 |
3.草原特点。贵州省草地分布相对位置处于高层次或边隙地段,成片草地大部分是在坡顶、山脊或峰林的中上部,远高于农地。草地稳定性差、变化较快。贵州的草地是森林遭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从草地类型的结构看,灌草丛草地面积占比最高。
一是山地特性显著。山地占全省面积87.2%,是一个以山地为主,有丘陵、峡谷与盆地错综点缀的高原山区。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二是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全省70%以上的地区为石灰岩、白云岩,草地破碎,多岩溶山地灌木草地。三是层状地貌明显。四是第四纪沉积不发育,土层薄,特别是天然草地土层更薄。五是地面坡度大,全省坡度25度以下的地面占全省总面积36%,25-35度的占35%,35度以上的占29%。
(五)草原植被生长状况
1.返青状况。2024年2-4月,全省大部分草原地区频繁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变幅较大,降水分布不均,使牧草的返青期拉长,自3月25日-4月2日由东西向南北逐渐进入返青期。全省99%的草原完成返青,草原返青时间总体较常年有所推迟。
2.生长状况。2024年6-8月,全省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较好,植被生长偏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黔南州、黔东南州、安顺市等地。
3.枯黄状况。10月下旬以来,受干旱影响,全省天然草原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枯黄。我省西部地区在11月8-15日左右进入枯黄期,北部地区在11月10-15日左右进入枯黄期,东部、中部11月15-20日左右进入枯黄期,南部11月25-30日左右进入枯黄期,与往年相比提前7天进入枯黄期。
(五)草原生产力
贵州省天然草地牧草生长期长,每年可放牧利用3-5次。
2024年,全省天然草原鲜草产量单位面积一次性产草量为9080千克/公顷,考虑到贵州天然草地再生率,全省天然草原鲜草产量13620千克/公顷(每亩908千克),折合干草产量4540千克/公顷(每亩303千克)。
(六)草原生态建设
我省以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使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一是探索实施草原生态奖励性补助研究。到盘州市、关岭县、独山县等地进行调研,并到新疆与其他开展草原补奖的省区交流学习,了解草原补奖政策的落地情况及相关问题,根据我省草原面积小、资源破碎、草原未承包到农户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出更切合我省草原补奖政策的建议。
二是草地植被持续改善。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6年84.5%,2017年85.7%,2018年86.5%,2019年87.3%,2020年88.1%,2021年88.5%,2022年88.9%,2023年89.6%,到2024年达到90.04%。
(七)草原执法监督
一是通过对草原行政许可事项规范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整改,进一步规范草原占用审核审批工作。针对“矿藏开采、工程建设等征收、征用或者使用七十公顷及其以下草原新办审核”政策不具体,结合全省政务服务领域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制定了权属证明、补偿协议、县林业局查验报告等示范文本,优化了办事流程,便于相对人组织申报材料和基层林业主管部门开展现场查验,有效提升了该许可事项的办理效率。二是对草原现场查验工作开展内部审查。针对草原行政许可无法定的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环节,从2024年9月起对县级林业部门报送的现场查验报告指定专人初审、复审,并召开内部审查会进行审查,以确保现场查验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三是制定了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计划,对企业或个人开展因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征收、征用、使用草原行政许可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做好建设项目使用草原批后监管。
三、分析与展望
2024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开展退化草原修复,强化草地资源保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继续实施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确保完成“十四五”100万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审核审批和批后监管,强化以草原变化图斑核实为主要内容的草原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草原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