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联会"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2-13 09:51 字体:[]

2月10日,2021—2022年度中国鹤类研究与保护研讨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年度工作会暨黑颈鹤网络年会(以下简称鹤联会)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国际鹤类基金会、鹤类保护区等机构的20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主办,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草海生态定位站)、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协办。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鹤类不仅反映出人类共同家园的健康状况,其自身也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价值。鹤类不仅寄托着人类许多美好、祥和的意境,也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中日益凸显

我国是鹤类资源丰富的国家,全世界有15种鹤,我国就有9种,是世界上拥有鹤的种类最多的国家。我国鹤类资源保护工作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为了保住漫天鹤舞的动人景象,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都做出了大量工作,鹤类的种群稳步增长,鹤类保护成效显著。

“鹤联会”作为鹤类保护的科技支撑力量,在引领鹤类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传播,在鹤类同步调查,协调鹤类越冬地、停歇地或繁殖地间的联合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本次“鹤联会”为期三天。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鹤类研究学者对白头鹤、丹顶鹤、黑颈鹤等的生态学、栖息地保护及迁徙路线、迁地保护等科研成果,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对威宁草海黑颈鹤迁徙状况进行实地调研。

此次会议学术交流形式多样,既有现场报告,又有网络视频报告。会议共安排了中国鹤类的迁徙与保护、基于粪样DNA提取技术的黄河三角洲越冬丹顶鹤种群遗传构成分析和生境利用偏好研究、贵州草海越冬黑颈鹤与湿地的保护与管理等6个大会报告和黑颈鹤种群监测—理论、时间与思考,贵州草海黑颈鹤越冬生态与保育研究进展、基于元宇宙的黑颈鹤科普宣教及AI智能监测等16个分会场报告,内容从鹤类的迁徙、保护、生境利用等生态学研究,到种群现状调查评估、种群监测、鹤类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等。

合影

本次年会举办地——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全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全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构成了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草海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全国最完整最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生物物种达2600余种、鸟类记录达246种,是黑颈鹤等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每年到草海越冬黑颈鹤达2500只左右,2015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荣誉称号,被誉为“世界十佳最佳湿地观鸟区”。

威宁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年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珍爱“中国黑颈鹤之乡”的荣誉,更加积极保护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青山绿水,让威宁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希望与会领导、专家能够对草海保护多提宝贵意见、多出治理良策,齐心协力、共同携手,将威宁的生态环境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让黑颈鹤的“舞姿”更美,让“高原明珠”的底色更靓,让绿色发展的成效更足。

国际鹤类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鸟类管理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林业局、毕节市林业局、威宁县人民政府、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参会。

鹤联会的召开,将开启爱鸟护鸟的广阔天地,架起交流沟通、开放合作的友谊桥梁,专家、学者将充分交流鸟类保护、生态建设的有益经验,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