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秋收季节,走进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谢家村,刺梨“金果”遍布山头。村民们带着手套,提着提篼,抢抓晴好天气,采收刺梨,大家在有说有笑,喜迎丰收,山间一片繁忙景象。
种植户正在采摘刺梨(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了提高刺梨产量,我们每年都会对刺梨地进行管护,剪枝、除草从不马虎,今年我家这个刺梨长得好,果子特别大,产量很不错!大概能产6000斤,收入在1万元左右。”种植户曾开学说。
据了解,谢家村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共计种植了2640亩刺梨,330亩高粱。目前挂果刺梨1500亩,产量预计有300吨,产值在100万元左右。300亩的高粱,产值也能达到90万元。
生机镇刺梨丰收(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兴了产业,鼓了腰包。七星关将刺梨种植作为全区主导产业,依托国家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国储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的实施,将1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刺梨种植规划范围,大力发展刺梨种植。截至目前,全区刺梨种植面积28.63万亩,近五年收购刺梨鲜果16250吨,销售收入近6500万元,带动53862户139861人(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850户10170人),人均增收460元。
此外,为着力解决产销问题,增强群众发展信心,七星关区采取“领导带队、小分队出击”的招商模式,成功与贵州习酒集团签订了订单1万吨,和晶广禾签订了订单1万吨,和毕节酒厂签订了订单800吨,成功解决了高粱销售难问题。现已收购了收购鲜穗676.435吨,干粒27.8吨,部分主体自行通过脱粒后再交到相应公司。
近年来,七星关双向发力,大力发展“两主三辅”和“五大传统”产业,走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致力构建区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向乡村振兴铿锵进发,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做大做优特色优势产业。(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