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贵州省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如约而至。五级干部率先垂范,全民参与国土绿化。“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243万亩,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3.3%,多彩贵州处处生机盎然。全省人民年复一年,培植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座座不竭“水库”。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也是贵州境内第一大河。沿着在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交汇的乌江溯源而上,植树护树、向绿而兴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赫章县海雀村,曾经荒山遍野,森林覆盖率不足5%。山上没有树、水土保不住,雨季泥石流、旱季渴死牛。海雀人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造林绿化,才能改善生态环境。此后30多年,海雀村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超过77%,万亩林海绿波涌动,村子风调雨顺,生活越来越好。
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曾经石漠化连片。连绵的石头让海拉人陷入“看山山光、看水水荒”的生态困境。为了战胜“地球癌症”,海拉干部群众见缝插绿,在土层厚的地方栽竹柳,在土层薄的地方点播车桑、刺槐、花椒。持续的国土绿化行动,让海拉镇这个“光长石头不长草”的地方终于披上了绿装。
护河要护林、治水先治山。处于乌江上游的毕节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了岸绿、河畅、水清、景美。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不竭水库哺育着流域内各族群众,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