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年一季度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情况及二季度趋势预测

发布时间: 2017-07-04 16:26 字体:[]

各市(州)林业(绿化)局,贵安新区农林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

  根据越冬期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统计,全省2017年一季度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42.1970万亩,其中:病害19.3298万亩,虫害206.7303万亩,鼠兔害2.8720万亩,有害植物13.2649万亩(其中紫茎泽兰11.8034万亩,飞机草0.9715万亩,桑寄生0.47万亩,加拿大一枝黄花0.02万亩)。在总发生面积中,轻度发生面积215.6651万亩,中度发生面积23.0783万亩,重度发生面积3.4536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上升了44.2870万亩。

  在总发生面积中,发生面积上万亩的种类有20种,松褐天牛发生面积为93.1057万亩,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目前仍是我省发生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局部灾情较为严重的蛀食性林业有害生物,从一季度统计的数据看,松褐天牛主要发生在安顺市、黔东南州、铜仁市、毕节市和黔南州。此外,发生面积较大的是萧氏松茎象、云南木蠹象、松纵(横)坑切梢小蠹、核桃扁叶甲、中华松针蚧、松叶蜂(主要是会泽新松叶蜂),发生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需重点加强面上监测调查力度,控制灾害发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发生面积最大的是毕节市,其次是铜仁市、黔东南州和安顺市,发生面积分别为:102.7501万亩、30.868万亩、30.798万亩和26.35万亩,合计发生面积190.7661万亩,占全省总发生面积的80.27%。其中,毕节市较去年同期增长面积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毕节市大面积种植的核桃,使得核桃扁叶甲大面积暴发成灾。此外,毕节市中华松针蚧在去年大面积发生,导致今年一季度发生面积较大。黔西南州一季度汇总上报的发生面积最小,仅为0.53万亩。在总发生面积中,以虫害发生面积为主,其中蛀食性和食叶性害虫的发生面积仍占优势地位。近年来新入侵贵州的红火蚁,目前仅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和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局部地区(城镇公园绿化带、农田果园、道路绿地等)分布,发生面积0.25万亩。

  此外,随着经济林种植面积的增加(如核桃、油茶、蓝苺、桉树、刺梨等),一些新的本土病虫和外来种类对经济林的危害有上升趋势,如核桃长足象、扁叶甲、桉树病虫害等。

  根据一季度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结合各市(州)二季度趋势预测资料分析,预测我省2017年二季度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80万亩左右,比去年同期约有上升。具体发生趋势如下。

  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

  根据调度资料统计,我省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松褐天牛、云斑天牛、云南木蠹象(含华山松木蠹象)、萧氏松茎象、核桃长足象、松叶蜂、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松毒蛾、楸螟、松纵坑切梢小蠹、扁叶甲、中华松针蚧;松材线虫病、松赤枯病、松赤落叶病、华山松煤污病、油桐枯萎病;鼠(兔)害等。

  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与分布范围

  预测我省第二季度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发生面积与分布区域如下:

  (1)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0.65万亩左右,其中:播州区0.50万亩,仁怀市0.10万亩,金沙县0.05万亩。发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松材线虫(松褐天牛)随来自疫区的货物包装箱板、铺垫材料等传入我省的风险依然很高,必须重点加强检疫和监测预防。

  (2)云南木蠹象发生面积12万亩,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威宁县和盘县,其中盘县发生面积约1.5万亩(华山松木蠹象)。

  (3)萧氏松茎象发生面积15万亩,发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发生在黔东南州、铜仁市、黔南州、遵义市和贵阳市。

  (4)天牛类(松褐天牛、云斑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双条杉天牛等)发生面积105万亩左右,其中松褐天牛发生95万亩,分布普遍。其它天牛发生10万亩左右,比去年同期约有上升。

  (5)松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松横坑切梢小蠹)发生面积5.5万亩,呈显著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威宁县,危害云南松和华山松。其它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局部林区危害严重。

  (6)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发生面积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发生在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遵义市。

  (7)松叶蜂发生面积15万亩,呈下降趋势。其中会泽新松叶蜂发生面积下降四度较大。主要发生在威宁县、赫章县,以及遵义市、铜仁市和黔南州的部分县(市、区),局部林区仍有暴发成灾的可能,需加强监测防治。

  (8)楸螟发生面积3.2万亩,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关岭县和织金县。

  (9)核桃长足象发生面积3.8万亩,上升发展趋势,主要发生在毕节市,其中赫章县局部地区危害严重。

  (10)松毒蛾发生面积1.3万亩,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遵义市,局部林区有成灾的趋势。

  (11)核桃扁叶甲:发生面积22万亩,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毕节市的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七星关区。

  (12)松树病害(主要是松赤枯病、松赤落叶病、松落针病、松材线虫病、拟松材线虫病、华山松煤污病等,多数病害为混合式发生)5.8万亩左右,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黔南州、贵阳市、毕节市和黔东南州。

  (13)中华松针蚧:发生面积24万亩,主要分布于威宁县的云南松林,由于今年年初降水较多,不利于中华松针蚧的加重危害,预测今年上半年中华松针蚧的发生程度将有所减缓,但仍需加强监测。

  (14)鼠(兔)害发生3万亩左右,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六盘水市、毕节市、遵义市和黔东南州。

  (15)经济林病虫害发生面积6万亩左右(主要树种为板栗、核桃、柑桔、梨、杨梅、银杏、杜仲、油桐、油茶等),呈上升趋势。

  (16)红火蚁发生面积0.31万亩左右,是2015底新入侵贵州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发生在兴义市,发生面积约0.23万亩。此外,榕江县发生面积约0.10万亩,从江县发生面积约0.08万亩。

  (17)其它病虫害发生10万亩(含阔叶林病虫害,如竹节虫、竹锈病、金龟子、舞毒蛾、栎黄枯叶蛾、蚧壳虫、红蜘蛛、楸树象甲、叶甲等)。

  三、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发生区域及发生特点

  从全省各市(州)汇总上报的调查数据分析,2017年一季度我省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发生区域仍是毕节市(主要是威宁县、赫章县和七星关区),其次是安顺市、黔东南州和铜仁市,其它市(州)发生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黔西南州发生面积最小。

  2017年第二季度预测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呈现的特点主要是虫害发生面积持续扩大,且分布点多面广,局部林区危害严重,一些林区存在尚未监测到的突发性病虫灾害的可能。在总发生面积中,蛀食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最为突出,如:松褐天牛、萧氏松茎象、云南木蠹象、小蠹虫、象鼻虫、楸螟等。此外,食叶性害虫主要是松叶蜂、松毛虫和毒蛾类。一些食叶性害虫,如松叶蜂等仍有局部暴发成灾的可能。

  从总体上看,由于今年越冬期气温普遍偏低,不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越冬存活,而二季度气温可能会出现异常升高,以致第二季度年林业有害生物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去年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区仍然存在病虫暴发成灾的隐患,各地必须加强活动期间的监测调查,提前作好防控应急准备。

  四、主要治理对策

  1、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5]12号),力争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继续加大检疫执法力度,重点搞好松材线虫病、红火蚁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与防范工作。

  3、加强取食活动期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力度,认真做好短期生产性监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情趋势预报,科学布置、积极防范、有效控制危险性、检疫性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趋势。

  4、继续加强和完善省、市、县、镇(乡)四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优化设备和人员配置,整合与规范林业有害生物野外监测调查点设置与监测调查方法,科学设置样地和样树,培训基层调查人员,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者和广大护林人员的“耳目”作用。

  5、积极推广和应用高效引诱剂监测和无人机监测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监测预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监测预报上的应用,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技术水平。

  6、各地要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进展,切实加大对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调查力度,不断提高有效监测覆盖面,确保对重点区域和主要绿化造林树种监测调查的全覆盖。

  7、继续抓好主要用材林(松、杉、柏、杨、竹等)、经济林(核桃、板栗、油茶、油桐、桉树、蓝梅、刺梨等)树种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不断提高应对灾害的防控能力与预警效果。

  8、继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有奖举报”制度,切实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作用,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9、鼓励和引导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成立防治专业公司,开展承包防治、技术咨询等业务,形成多元化的防治格局。

  10、充分利用媒体、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结合检疫执法行动,广泛地宣传法规文件,认真做好监测、检疫业务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