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普法宣传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与陈珍云、罗三酃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纠纷 以案释法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与陈珍云、罗三酃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与陈珍云、罗三酃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纠纷

以案释法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生态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情简介】

2018年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通告》(湘政函[2018]79号),明确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至2023年7月31日止,全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禁止猎(捕)例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2019年9月份,被告陈珍云在未办理相关狩猎手续的情况下,在炎陵县船形乡水垅村梨树下组自己经营管理的水田内,采取将农田四周用塑料网围住的方法,非法捕捉昭觉林蛙(俗称黄拐子)、黑斑蛙共3.5公斤约280支。随后,陈珍云以每公斤12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被告罗三酃经营的炎陵县霞阳镇农贸市场小娟水产店,得款420元。同年10月2日,炎陵县森林公安局在该水产店查获并追回昭觉林蛙、黑斑蛙共220支,送检完毕后全部予以放生。经调查,余下60只一部分被小娟水产店工作人员食用,另一部分被陌生人买走。

经市检察院委托,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就本案行为人非法捕猎的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具了湘野动专评[2020]动评字第99号《湖南省野生动物专家评估意见书》,该专家评估意见书中认为:昭觉林蛙、黑斑蛙均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为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野生动物。在长期进化中,每只昭觉林蛙、黑斑蛙都携带者本种群的基础基因以及个体的特殊基因,由此构成的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其他物种一样,其复杂的基因结构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旦消失,无法挽回。昭觉林蛙、黑斑蛙是构成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是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固有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法捕猎行为,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可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平衡,造成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根据2017年12月15日起施行的国家林业局第46号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方法》、附件《陆生野生动物基准价值标准目录》以及参考上述专家评估意见书,被告陈珍云非法捕猎和罗三酃非法处置昭觉林蛙、黑斑蛙的行为,共同造成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6000元(100元/只×60只)。

【调查与处理】

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任意猎捕野生动物不仅会造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还会破坏生态链条,对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本案中所涉的昭觉林蛙、黑斑蛙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规定的重要野生动物资源。昭觉林蛙、黑斑蛙的生长、生存已与炎陵县当地环境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态关系,而这种动态平衡关系又维系着当地的生态平衡,人为造成昭觉林蛙和黑斑蛙种群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该系统的稳定性。本案中,被告陈珍云在未取得狩猎证和湖南省全省为禁猎区、禁猎期期间非法猎捕昭觉林蛙、黑斑蛙并出售,而被告罗三酃从陈珍云处收购、出售、宰杀昭觉林蛙、黑斑蛙的行为,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以及《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之规定,破坏了国家及地方的野生动物资源,危及猎捕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裁判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障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社会公众应当增强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防止野生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播,抵制违法食用野生动物,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接到举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地和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现第二十八条) 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出售、利用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提供狩猎、人工繁育、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实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出售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野生动物的,还应当依法附有检疫证明。

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并保障野生动物健康状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第十五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持有狩猎证,并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狩猎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印制,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核发。

【典型意义】

野生动物的保护,不仅限于对捕猎者的限制,收购、出售、宰杀均有可能构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样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病毒,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危及人的身体健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被告陈珍云虽因非法狩猎行为被判决承担了刑事责任,但被告陈珍云、罗三酃的共同侵权行为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而仅由被告陈珍云承担刑事责任不足以实现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的目的,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的状态,因此公益诉讼起诉人要求两被告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